百越民族史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一级学会,现归国家民政局管理,会址及秘书处设于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现有会员一百余人,现任会长吴春明教授,副会长覃乃昌教授、林华东研究员、林蔚文研究员,秘书长蓝达居博士,名誉理事长蒋炳钊教授。
学会倡导以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对百越民族的来源、形成、经济生活、社会结构与形态、文化特质及其传承变迁、百越的区域比较、百越民族与汉族及其他古代民族的互动、百越民族与现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等,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目的在于繁荣学术创新与交流,深化对南方古代民族与文化及中国各民族发展史的科学认识。
学会自成立以来,定期举行学术研讨活动,至今已经举办十二届年会及学术研讨会。研讨活动除在福建举行外,还与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区合作,围绕不同的主题或侧重不同区域的古越族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
学会注重研究成果的出版,由会员撰写出版的专著以及学会组织编辑出版的专著、资料汇编及历届研讨会论文集等共计三十余部,如:《百越民族史论集》(中国社科,1982年)、《百越民族史论丛》(广西人民,1985年)、《百越史研究》(贵州人民,1987年)、《百越民族史》(中国社科,1988年)、《百越民族文化》(学林,1988年)、《百越民族史资料选编》(广西人民,1988)、《百越史论集》(云南民族,1989年)、《百越民族研究》(江西教育,1990年)、《国际百越文化研究》(中国社科,1994年)、《龙虎山崖葬与百越民族文化》(吉林人民,2001年)、《中国百越民族经济史》(厦门大学,2003年)、《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中国社会,2005年)等。这些研究成果在民族史学界及其他相关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力推动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及人类学研究所也因此而成为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