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国人相信瑰 丽神奇的山水会孕育出杰出智慧的人才。位于中国东南部 的武夷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 遗产风景名胜保护区,这里千山万籁,白云悠悠,清流曲曲, 涓涓道韵,不仅是“天然山水园林”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 关键地区”,而且层累积淀着我们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宝藏,正所谓“东周有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 和武夷”。
1999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师生应武夷山景区管委会 邀请,走进武夷山世界双遗产保护区对文化遗产进行考察、 监测、评估,并将监测、评估结果形成报告,作为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武夷山六年一次复查的依据材 料,由此开始了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景区管委会合 作创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教学实习基地”的工作。 2002年双方鉴定协议,人文学院每年派出两批师生进驻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保护区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对 武夷山保护区的文化遗产进行监测、探寻与研究。2004年, 武夷山景区管委会与人文学院续签协议,将武夷山双遗产 保护区定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永久性的教学与实习基地。 一个足以彰显人杰地灵、汇集了地方文化学者、高校本、硕、 博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改革项目在世界名胜之地开展起来。
武夷山教学与实习基地以武夷山世界双遗产的申报文 本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对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普查 和鉴定,对遗产现状做出技术评估和价值判定,探寻和发掘 新的文化矿藏,提交监测和研究报告,并对保护、维护、利用 世界文化遗产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武 夷山教学与实习基地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体现了作为高 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培养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双 重职责。
其一是以课题研究带动实践教学、以监测研究成果考 核教学实绩的教学实践模式。 人文学院每年根据武夷山管委会、监测中心提出的要 求和监测研究的计划与项目,安排相关专业的老师根据监 测研究计划制定出相关的研究、监测课题,供参加考察实习 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层次、专业特点和兴趣进行选择。学生 确定课题后,先在校做案头资料准备工作,然后进驻武夷 山,在专业教师和当地专家的指导下,用一、二周的时间进 行田野调查,实地监测研究,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田野资料和 地方文献。实地调研后回到学校继续案头工作,将实地调 查的结果与课堂学习、平时积累结合,深入研究,撰写监测 报告或研究论文,完成后交由带队老师进行编纂整合,形成 完整的武夷山世界自然和遗产监测研究成果,提交武夷山 景区管委会、监测中心,作为向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组 织汇报的相关材料。
其二是院系联动、师生结合、本硕博汇合的考察实习方 式。 人文学院武夷山文化遗产的考察、实习队伍主要由人 文学院文、史、哲、新闻、民族学与人类学等系的本科生、硕 士生与博士生组成,由专业教师和分管学生工作的政工干 部带队,专业教师主要承担勘测与研究的具体指导,政工干 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工作,他们综合性地监测和研究武夷 山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特点、历史、布局和问题,参与武夷山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维护,对武夷山世界文化遗 产进行深度发掘。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与研究教学实践,既锻炼学 生实际田野调查的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融合 的素养,以及在实际问题的掌握和解决中,开拓了教学科研 的视野和途径,同时解决了地方政府在武夷山世界文化遗 产监测中的难题,支持了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 实现了教学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
至今,人文学院已有几十批师生进驻武夷山开展监测、 研究等教学实践,完成了6篇年度监测报告,出版了《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监 测与研究》共4辑,本科生经过实习后公开发表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研究论文30多篇,录制了各个小分队在武夷山进行教学实 践的影像资料,积累了一批武夷山田野调查的照片,并发 现、考证出武夷山商周时期的悬棺陶片。这些报告、研究成 果和资料提供给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已成为武 夷山景区管委会向国家和联合国相关管理部门汇报的重要 资料,赢得监测中心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监 测与研究》已出版4辑,第一辑和第二辑综合性地展示师生们教学实践的实绩;从第三 辑开始,监测与研究的成果将分专题出版,涉及的有朱熹理 学与武夷山文化、武夷山宗教、武夷山的传说与风俗、武夷 山村落、武夷山与中国文学、武夷山旅游文化研究、武夷山 双遗产保护与法律、武夷茶文化等等,这将使我们的监测研 究更有针对性,也会更具体更深层次地发掘武夷山世界双 遗产的价值。
武夷山是八闽大地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自然与文化 宝库,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道路上, 保护好武夷山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发掘武夷山自然和 文化的价值,不仅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 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将与 武夷山景区管委会和武夷山的父老乡亲一起,怀抱对人类 文明、对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高度负责的崇高愿望,一如既往 地为武夷山世界双遗产的保护和监测、研究工作,承担南方 之强学子的一份使命。(朱水涌 等)
成果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