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厦门大学“人类学论坛”在人文学院320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的张先清教授进行了题为《观看的角度:16-18世纪传教士的中国民族学知识》的讲座。论坛由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的宋平教授主持,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论坛。
张先清教授以16-18世纪欧洲传教士收集和记录的中国民族学知识为基础,围绕“16-18世纪欧洲社会对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这一论题,探索了16-18世纪欧洲社会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的几个主要的知识来源、他们之间的相似和分别、16-18世纪欧洲人类学的发展对于同时代欧洲人关于中国人的人种观察存在哪些影响、大航海时期的海外扩张与欧洲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的转变有何联系等几个问题。张先清教授以葡萄牙国王Don Manuel一世的问题为切入点,从伊比利亚旅行者的最初印象、耶稣会定居者的参与观察、来自新教世界的新视角几个不同方面分别进行了介绍,进而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在16-18世纪的欧洲传教士眼中中国人形象的变化发展过程,最后总结了作为欧洲与他者关系脉络下的“中国人”种族观。张教授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丰富的图片资料,使得讲座生动而鲜活,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据悉,“人类学论坛”旨在弘扬我国南方学派的人类学优良传统,关注人类学知识的横向互动,注重扎实的田野调查,同时也为本系师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一个良好平台。论坛的一系列讲座在今后将陆续举办。
(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葛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