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教研室组织的“世界清水祖师文化”最新研究成果出版

发布日期:2013-11-28  已被浏览:


为促进海峡两岸清水祖师文化节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拓展两岸深层次民间文化交流,由我系人类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刘家军博士执行主编的《清水祖师文化研究》也先期于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约40万字,分“清水祖师文化的基础性溯源探究”、“清水祖师文化的海内外分炉”、“清水祖师文化的比较、应用及旅游人类学”、“清水祖师的采风札记及印象文化”四大板块,包含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的七十余名学者及研究生、本科生撰写的文章,图文并茂,充分展示了在新形势下这一中华民族的已经具有国际性的“特色文化”。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13106日在印度接见中国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强调两岸双方应该“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大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国务院台办、福建省政府及安溪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峡两岸首届清水祖师文化节暨国际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元月8日在铁观音的故乡安溪举行,本书将是该两岸大型文化节的重要交流成果。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妙江法师为《清水祖师文化研究》题写了书名,商务部原部长、福建省原省长胡平先生为该书撰写了序言,强调“清水祖师文化是世界性的”,“目前海内外清水祖师庙宇有一千多座、信众一亿多人,这是世间少有的奇迹。这源自于祖师文化的世界性。”“清水岩是安溪人的民间精神信奉。清水岩在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清水祖师已成为海外侨胞和台胞‘根和故土’的象征。”

安溪清水岩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在当代,清水祖师信俗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水岩亦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工程、全国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名胜。清水祖师“利物济人、慈善大爱”的道德感召力跨越时空,目前在福建泉州、漳州、厦门、龙岩、南平,广东的潮汕地区,浙江平阳地区,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地区和国家都有分炉,根据《清水岩志》(2011年版)最新资料统计,清水祖师在世界各地有庙宇地址的分炉数达577座,其中在福建有340座,在中国台湾有209座,家庭式分灵、分香更是难以计数,中国台湾的马英九、宋楚瑜、王金平等政界人士都有对清水祖师的题赞。中共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先生在书作序言中也强调:“清水祖师文化是根植于茶乡大地的文化瑰宝,一直是联结两岸同胞根脉情感的重要精神纽带”。

我校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作为全国最早的高校人类学系完整建制单位,前辈老师很早就注意到这份肇始于南宋扎根于民间的大范围信仰文化。1998年,我系陈国强教授牵头主编的《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由香港闽南人出版公司出版,也是中国大陆举办的第一次清水祖师学术论坛成果汇总,之后断断续续都有两岸、英国、日本、加拿大及东南亚的人士在进一步关注清水祖师文化,两岸的交流更是向纵深发展,因应时代形势,人类学系老师积极促进清水祖师新一届学术论坛的召开,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品牌建设。人类学系人类学教研室主任刘家军老师先后三次组织二十余名师生利用周末赴安溪清水岩及周边地区开展田野调查,还吸收了首届人文科学试验班的六名新生。刘家军老师说这也是在上学期对安溪城隍庙大规模调查基础上开展的新的庙宇文化调查,这两份侧重和交融城市和乡野的民间庙宇文化都是肇始于宋代的安溪,都在中国台湾有大量的分炉、分香,实际上如果肯下功夫,调查和研究得精准,就能很好地把握了一个大民族的聚落居民性格,甚至是闽台文化性格、汉民族的性格和前瞻。

郭志超教授更是非常鼓励人类学教研室牵头组织的这份文化田野,认为“就是要试验一下当代最年轻的学子们对民间悠久文化的认识”以及“孩子们到底能从祖师文化里学到什么”,这既便于学者们全面把握这份文化人类学个案,还会利于引导中华民间文化的进一步的良续发展。       (人文学院  拜鸽 





清水祖师文化第一批田野调查小组在蓬莱镇梧桐中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