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支平教授讲座: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南方民族史

发布日期:2014-03-27  已被浏览:

2014326日晚七时,厦门大学历史系陈支平教授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101教室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南方民族史”的讲座。此次讲座是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2014年度“林惠祥纪念讲座”的第一讲,由本系系主任张先清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张先清教授首先向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介绍了陈支平教授,并将林惠祥纪念奖章”和一套“林惠祥丛书”赠予陈支平教授。陈支平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人类博物馆馆长,同时在国内外多个研究会任职。

陈教授在讲座中首先指出了现今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两种思维惯性——政治思维惯性和学术思维惯性,进而援引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案例,为参加讲座的师生详细解读了这两种思维惯性。在讲座中,陈教授还讨论了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中存在的“核心”与“边陲”两个概念、台湾考古学的相关研究、进行南岛语族研究过程中的政治操控和民族政治的摇摆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陈教授运用非常生动、幽默的语言,分享他本人与讲座主题相关的生活经历、研究经历,使得讲座内容深入浅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陈支平教授强调,学者在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学术立场,尽量避免学术性和政治性的思维惯性的影响。

陈教授的发言结束后,张先清教授对本场讲座做了总结性发言,提出了人类学研究过程中的“文化主体性”问题,并指出,即使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边缘文化”也同样具有自己的发展序列。师生们纷纷就本场讲座的学术和学理问题进行提问,陈支平教授一一给予了回答。
                                                                                                     
                                                            (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