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下午,受厦门大学的邀请,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国际交流研究科教授、早稲田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樋口清秀(Higuchi Kiyohide)在人文学院院楼301报告厅为我们带来了题为“环境优化与营造美好社会”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由人类学系的林红老师主持,众多本科生、研究生参与。
讲座开始前,人文学院副院长王日根教授代表人文学院领导及全体师生向樋口清秀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双方互赠了礼物。
讲座中,樋口清秀先生以水俣病为切入点,探讨了生态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及健康的直接影响,指出: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衡量整个国家、民族的幸福指数之重要标准。他回顾了日本历史,生动地讲述了日本是怎样从一个受工业污染严重的国家转型成为一个环保之邦的奇迹,重点阐述了改善和保护环境、有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四个关键要素,即4“R”:Reduce,Reuse,Remake,Recycle。
在解决环境问题和提升经济活力的细节问题上,樋口清秀先生特别谈到了技术革新的重要意义。他列举了日本当前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如:大量使用风力、太阳能发电;生物能源的绿色蔬菜工厂;日本先进的水质净化技术以及相关对策;有机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等。高新技术在环境治理和发展经济上的显著成果令在座师生无不惊奇称赞。
樋口清秀先生虽年过花甲,但依然精力充沛,身兼日本国东京都台东区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日本国总务省信息通信行政&邮政行政审议会会长等众多社会职务。他学识渊博、谈吐风趣,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以他的亲历亲为睿智地解答了同学们的诸多疑惑。时值“九·一八”事变八十三周年日,有同学就此提出诸如日本“修改教科书”、“捕杀鲸鱼”等颇为尖锐敏感的问题。樋口清秀先生凭借其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学识,不紧不慢地一一作了解答。他以亲身参与地方教育自治的实践性经验(东京都台东区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详细介绍了日本教科书审核制度以学生接受力的最低端水平为准而非高端人群为准的教材制定就低原则,说明教科书的选用、教学设施等的选用由各地方教育委员会自决。为了说明地方自治的力量,他举例说,如果他不在东京都台东区教育委员会的某个文件上签字,某一决策就实施不了。对于捕鲸问题,他首先质疑同学提问中援引的世界鲸鱼统计数来源的科学性、权威性,然后用地方性饮食习惯不代表国家的饮食文化,就如中国有的地方好吃狗肉不代表吃狗肉为中国饮食文化一样,以此来辨明捕鲸并非日本饮食文化所需所致。他浅显易懂的说明解开了在座同学的不少疑惑。
最后,樋口清秀先生再三提示,凡事必论前提。同时,他鼓励同学们到日本留学,以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彼此之间的进一步了解,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他更希望日本用于治理环境的先进技术能同样应用于中国,为中日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多的贡献。
(人类学社宣传部 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