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上午,值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建系30周年之际,应厦门大学人类学系邀请,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何明教授在人文学院101报告厅为厦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族群互动》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石奕龙教授主持。
何明教授在讲座中对国家与族群之间的互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连带性、跨境人口流动的阶段性和多元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他强调,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切割”了跨界族群之间的互动以及跨界族群调用 “社会文化网络”回应国家权力的“排他性”和“单一性”,展现了国家和族群互动的不同样态。
何明教授结合自己在边疆地区多年的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了中国西南地区居民的生活状态,形象地阐述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连带性和整体性这一问题。他谈到,藏缅语族族、壮侗语系、苗瑶语系、孟高棉语系等众多族群在这个区域内频繁迁徙流动,形成了一个多样、和谐和开放的多民族交往结构。但是,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族群间多样态的互动结构不断被斩断,作为整体性的自然也被分割。在“活动边疆”不断被固化和清晰化的同时,跨境族群间的互动也依次出现了向外流动、双向流动、向内流动三个阶段性的变化。何教授指出,全球化使当今中国边境地区的跨国人口迁移成为可能,而共同的语言和宗教信仰、相似的生活方式则为边境地区跨国人口的流动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边界上的许多民族跨国而居,形成的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跨国人口迁移搭起了桥梁。
在提问环节中,有同学从政治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谈到是否可以更多地应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来促进国家与社会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何明教授则结合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做了详细解答。
最后,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石奕龙教授也对本次讲座的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向何明教授赠送了纪念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厦门大学人类学社 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