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人的视角关注精彩人文世界”的大型文化期刊——《文明》杂志,在最新一期(2013.6)首次关注了近些年热络两岸及东南亚的“闽南城隍文化”,以人类文明大文化的角度,大篇幅(12页)图文并茂刊登了我系刘家军老师撰写的专题文章——《闽南城隍:信俗、文化与乡愁》。
这是我系“教育部城隍文化课题组”继2013年3月份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城隍研究成果之后的第二次高起点“推介两岸城隍”。
《文明》杂志社创刊于2001年,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委特别重视的一本“中国面孔”期刊,由中国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主办,王蒙、乐黛云、冯其庸、冯骥才、成思危、汤一介、许嘉璐、何振梁、吴良镛、李伯谦、李学勤、梅葆玖、韩美林等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以传承中华文明,展示世界文化为己任,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展示世界文明多样性为目标,强调“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已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名牌”。每期杂志刊载约五个专题,对每一个专题的展示都是先立项,再组织一个团队综合运用人类学的田野方法进行调查,精湛推出。不仅推向“顶层设计”的阅读层面,还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面孔”,被“首创集团、首创股份”列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赠阅杂志。
今年以来,人文学院已有两个专题以崭新的“文化视点”在《文明》杂志登出,上一个专题是今年元月登出的“中国蛇文化”,分别刊登了历史系吴春明、我系刘家军两位老师的中国东南“蛇文化”专题,也成为展示中国东南地域特色文化的一个靓点。
最近的城隍专题自去年年底由《文明》杂志社讨论立项,杂志社还专门派记者从北京来福建参与了调研、采访,厦门电视台也派出了两名专题摄像记者,最后由刘家军老师从“城隍流变、两岸城隍、分炉分香”等方面做了集中撰写。
在采访中,已经年过八旬的来自台湾的全台城隍联谊会会长叶源助先生对调研组的“城隍热爱”之举连伸大拇指,非常赞赏厦门大学的人类学学者对中华城隍文化的调研与推介,强调两岸城隍是“华夏特色,同文同种”,应“异中求同,不断拓展”!(刘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