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作为本次全国民族学博士生论坛的第二场讲座,赵旭东教授以“文化转型的人类学”为题目,用他渊博的知识为我们展现了人类学的宏大研究视野。经济学家强调“经济转型”,社会学家关注“社会转型”,人类学家理应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提出“文化转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文化转型”概念比“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概念更具涵括性和根本性。赵旭东教授的“文化转型”是在“关于转型的人类学”视野下的探讨,“关于转型的人类学”简单而言,就是指关注转型问题的人类学,即把“转型”本身当成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在此背景下,赵教授本次讲座所谓的“文化转型”并不是简单的文化变迁,而是侧重于阐释一种带有根本性的权力施展方式的转化。在现代化大背景下,文化转型更多的指的是西方知识系统的介入而引起的权力施展方式的转变。而西方这种知识系统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他强大的“分离”技术,这种强大的分离技术已经渗透进了中国社会的多个方面之中,赵教授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这种分离技术在道路建设、农村规划、身体整容等方面的强有力地“规训”之道。
西方分离技术主导下的这种中国文化的转型,导致了中国社会的无序状态,面对这种无序状态,赵教授给出了应对之道。赵教授用比较通俗的话语阐释深奥的理论问题,就是“在一起”。“在一起”指的是告别由西方知识的“分离技术”导致的过分个体化,重新回到人和人相互默契,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的中国传统中来。
文/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