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系里工作需要,特委任黄鹤老师为厦门大学视觉/影视人类学实验室主任,主持有关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影视制作与艺术创作等工作。
视觉/影视人类学实验室简介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自林惠祥先生等人创办至今,已在全国高校中享有盛誉。厦门大学视觉/影视人类学实验室是立足于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并辅之以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影像与其他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特色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依托人类学、民族学、少数民族史三个教研室、人类学研究所与人类博物馆的力量,发扬既有学科的优良传统,把握学科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吸收先进的跨学科成果,以影像创作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保护,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与提升。实验室未来的建设重点和任务是要结合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政策,推进视觉/影视人类学实验室的全面建设,促进教学、科研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视觉/影视人类学实验室大事记
2010年 开始筹备 制作影片《武夷文化之旅》
2011年 继续筹备 制作影片《鸿儒之林惠祥》、《舞龙》
策展“厦门大学首届东南人类学电影展播”
2012年 继续筹备 制作电影节相关宣传片
策展“凤凰花开
厦门大学生电影节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分会场”
2013年 成立实验室 制作大型民俗纪录片《发现未知的福建*饮食篇》系列
2014年 实验室发展期 制作民俗纪录片《博饼》
黄鹤老师简介
个人简介: 黄鹤,女,博士、副教授、硕导、导演、制片人、策展人。
2013年8月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交流。
2009年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人类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200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1年辽宁渤海大学政史系毕业,获本科学位。
研究方向:影视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民俗学。
代表论文:
1、《图像证史——以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性别建构作为个案研究》,《世界历史》2012年第2期。;
2、《身体与象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人类学》,学苑出版社2012年9月。
3、《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行为艺术》,《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第3期;
4、《中国形象的影像化表述》,《民族艺术》2011年第2期;
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社会对妇女服饰的规训》,《史林》2011年第2期;
6、《画像与历史》,《中世纪研究会会议论文集》2010年10月。
7、《< 廷臣论>对文艺复兴时期贵妇妇女的“规训》,《厦门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8、《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学术提升与学科突围》,《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3期; 9、《历史人类学的困惑》,《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第S1期;
10、《台湾布袋戏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底蕴》,《民族艺术》2007年第1期;
11、《高校新任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S2期;
12、《布罗代尔:一个还是几个》(译文),《新史学:布罗代尔的遗产》2004年7月。
出版专著:
1、 主编《武夷山民俗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2、《被扭曲的身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形象规训与形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
3、《西方社会史》(三卷本,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影像作品:
1、民俗纪录片《博饼》,任编导,2014年。
2、大型民俗纪录片《发现未知的福建·饮食篇》,任总编导,2013年。
3、凤凰花开·厦门大学生电影节宣传片,任导演,2012年。
4、民俗纪录片《舞龙》,片长28分钟,任制片人、编导,2011年。
5、人物纪录片《鸿儒之林惠祥》,片长28分钟,任编导,2011年。
6、民俗纪录片《武夷文化之旅》(又名《复刻·武夷》),片长31分钟,任编导,2010年。
影展策展:
1、“凤凰花开·厦门大学生电影节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分会场” 策展人&组委会总负责人 2、“厦门大学首届东南人类学电影展播” 策展人&主持人
现有课题:
主持国家社科课题一项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一项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两项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讲授课程:
《影视人类学》、《艺术人类学》、《人类学视域下的影视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影视文化》、《民俗学研究》、《田野调查实践》、《文化人类学专题》、《历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