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于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以来,遗产保护便被纳入了国家与民间的双重视野;与此同时,在全球化背景及新交通技术的发展下,大众旅游逐渐变成了人类社会一种空前流行的生活方式;新博物馆学以及新的博物馆实践,甚至博物馆化现象也在同一时期走上了世界舞台。然而,遗产、旅游与博物馆的相遇并非历史的偶然。人们在急遽的社会变迁中寻求安身立命之处,遗产的怀旧、旅游地的远离、博物馆的稳健,都为每日面对现代性变迁的人们提供慰藉的港湾。遗产、旅游与博物馆的历史相遇,生发出人类学的多重命题:历史与过去,现代性与怀旧,认同与他者建构,原住民与文化权,文化展演与真实性,等等。
本次会议是国内首次从人类学角度针对当前热门的遗产、旅游与博物馆话题进行综合研讨的学术会议,目的在于汇聚国内外人类学界关于遗产、旅游与博物馆三个领域的顶尖学者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从而为学术界提供一个跨领域探讨人类学前沿议题的范例。会议将特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Nelson Graburn 教授、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台北艺术大学王嵩山教授作主题发言。
我们诚挚的欢迎如下类型的稿件:不仅将遗产、旅游与博物馆视作既存的、独立的社会现象,而且深入探讨它们产生的背景、过程及意义,以及其中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关系;既关注遗产、旅游、博物馆所表达的特定群体的声音,也探讨文化的/机构的生成机制;既重视有案例的理论分析,也重视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性文章。
本次会议暂拟议题如下:
旅游时代的人类学作为
遗产、记忆、历史、过去、怀旧
遗产生态及其完整性保护
遗产旅游与博物馆旅游的辩证
遗产、博物馆与国族建构
博物馆展示与遗产生命力保存
博物馆化与文化多元性
原住民的声音
遗产资本化与文化产业开发
遗产、旅游、博物馆专题的影像民族志
会议日程(暂定)及投稿事项:
1、会议时间:2012年6月1日报到,6月2日、3日开会
2、会议地址:主会场: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
分会场:厦门上古文化艺术馆
3、会议主题:”遗产、旅游与博物馆:人类学的展望”专题研讨会
4、报名及提交会议论文:
2012年3月30日前提交论文题目和摘要(含中英文),经会议学术委员会审查、遴选后,会务组将于4月30日前向各位代表发出正式邀请函。5月15日提交论文全文(中英文皆可)
5、会议议程(暂拟):
6月1日星期五,白天报到(9am-6pm);晚上接待晚宴(7pm)。
6月2日星期六,上午开幕式及主题发言,参观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8am-12pm);下午分组讨论(2pm-6pm);晚上参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的社团之一“集安堂”并观赏南音表演(8pm-9pm)。
6月3日星期日,上午分组讨论(8am-12pm);下午移至上古文化艺术馆分会场,参观博物馆,并继续进行分组讨论(2pm-6pm);晚上在上古文化艺术馆举办送别酒会(7pm-9pm);回到厦大(10pm)。
6月4日,代表离会。
6、会务组信箱: symposium201206@gmail.com
注: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会费。主办方负责正式邀请的与会代表在会议期间的食宿费(1-3日)、参观费等。往返交通费及超出部分由会议代表自理。欢迎其他有兴趣的学者、社会人士自由听会,费用自理。
会议最新进展将及时在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网页http://anthro.xmu.edu.cn上更新,敬请浏览。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2012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