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硕士研究生开题常态化的通知和安排

发布日期:2013-07-11  已被浏览:

 各位硕士生导师及硕士研究生:

 

为保证硕士生论文写作质量,鞭策硕士研究生通过论文写作切实获得学术训练,倡导积极、踏实、专业的学风,拟将硕士生开题报告及评审制常态化,具体安排如下:

 

1、         硕士生开题报告及评审会定于每年12月第四个星期举行,具体时间根据每年具体情况调整,准确时间和分组情况提前二星期周知导师和学生。建议导师和学生在进入12月之前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

2、         开题报告及评审会的对象一般是为硕士班2年级的学生,欲申请提前毕业的同学,必须参加预计毕业之前一年的开题。

3、         开题评审教师分组应该在开题日前一周确定;学生的开题报告必须提前一周送到教秘和所在组评审老师手中,逾期视为放弃开题。

4、         未参加过正式开题并获通过的学生日后不能提交论文参加答辩。

5、         参加学生不能缺席开题报告会,任何人不能替代开题者宣读报告和接受评审。对于确实因公务或身体原因无法准时开题的学生,应至少提前一周凭借相关证明提出延期开题申请,并由系里商定时间另行开题。因此而造成的拖延不能作为推迟论文调查和写作进程的理由。

6、         2013年硕士生开题试行导师回避制,在开题分组时会做出人员回避的安排。导师若在自己学生开题时到场,视为违规,所指导学生的本次开题作废。

7、         原则上,评审老师只针对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直言不讳的评论、提问和建议,而将褒奖的言语留到对开题报告的书面评语中。

8、         对于有较大缺陷的报告,须要求学生限期做出修改和补充再行提交。问题严重者应要求另外择期重新开题。

9、         开题报告评审最主要考量的项目为两项。其一为选题,其二为文献综述。

10、    选题的衡量要素包括:一、可行性——是否存在致命的实地调查障碍;二、清晰性——是否提出了明确的调查和研究目标;三、选题意义(包括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二者可兼有)——开题报告对选题意义的论述是否有说服力;四、专业性——方法和关怀上是否符合人类学、民族学和民族史的研究传统;五、理论性——是否建立在恰当的理论基础之上;六、创新性——是否有观念创新或创新的潜力。评审老师综合以上各项进行评估。

11、    文献综述的衡量要素包括:一、结合度——文献综述是否紧扣选题;二、条理性——综述是否显示出清晰的结构;三、准确性——概念使用是否准确;四、理论性——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是否有偏差;五、周延性——是否在必要文献上存在盲点或欠缺。评审老师综合以上各项进行评估。

 

                                                                                                                           厦门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系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人类学教研室

                                                                                                                           民族学教研室

                                                                                                                           民族史教研室

                                                                                                                           20137